English

希望工程的记录

1998-06-12 来源:光明日报 郭芮 我有话说

“希望工程”被公认为90年代中国最有影响的公益项目之一。在共青团十四大前夕,有关负责人日前向本报记者提供了希望工程的有关记录。

1989年3月,由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和全国少先队工作委员会联合创办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北京成立。当时,如何适应国情的需要和时代的特点,发挥共青团的优势,开发适合青少年发展要求的项目,成为摆在年轻的青基会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组数字无法令青基会里的年轻人坐而视之: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在全世界8.9亿文盲中,我国占2.29亿;据国家统计局1989年3月发表的数字,从1980年到1988年,全国中小学流失生达3700多万名。平均每年约有400多万名学生流失,这其中有约100多万名是由于家庭贫困而失学的。

教育是立国之本。从基础教育入手,举民间财力物力,帮助贫困地区数百万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为国家分忧。中国青基会确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发展方向。他们将这一事业命名为“希望工程”。

河北省涞源县桃木疙瘩村,一座普通的中国小山村。大山阻隔了它与外界的交流和文明的传入。全村8户人家30来口人,人均收入不足百元。1989年7月,中国青基会工作人员踏上了这片山村,经过调查走访,将这里的桃木疙瘩小学确定为希望工程的第一个受益者,11名受助学生因此重返校园。

就在这一年的10月30日,中国青基会在北京召开“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新闻发布会。中国青基会理事长刘延东向海内外庄严宣布,建立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长期实施“希望工程”,让千千万万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只要中国还有一名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希望工程的崇高使命就不会结束。

希望工程向社会公布的第二天,刘延东收到了天津塘沽区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周桐写来的信和随信寄来的27元钱。周桐说,这笔钱是自己积攒起来准备买变形金刚的零用钱,但从电视上看到哥哥姐姐们连笔都买不起,便决定将钱捐给希望工程。这是希望工程收到的第一笔捐款。

以后的每一天,希望工程都会收到许多这样的来信和捐款。1990年9月5日,邓小平同志为希望工程题名———“希望工程”,这四个大字如今成为希望工程的象征标志传遍海内外。1992年6月10日,邓小平同志委托身边的工作人员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为希望工程捐款3000元,同年10月6日,他再次委托身边工作人员又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为希望工程捐款2000元人民币。中国青基会将这两笔捐款全部用于资助小平同志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广西百色革命老区的失学孩子重返校园。如今,被资助的14名孩子正茁壮成长。

到1991年,希望工程的资助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让孩子们有钱上学,发展为捐资援建希望小学,使孩子们有校可上。1990年5月19日,由中国青基会援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学”在安徽省金寨县落成,1991年,资助优秀希望工程受助生继续深造的“希望工程特别奖学金”项目建立。

1992年4月15日,中国青基会常务副理事长刘奇葆宣布:向社会推出“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计划,通过中国青基会和全国各级希望工程实施机构的牵线搭桥,使捐赠人与贫困地区的失学少年结对挂钩,建立直接联系,实行定向资助直至小学毕业。

一时间,捐资助学的热潮迅速掀起。中央领导和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江泽民、杨尚昆、李鹏、邓颖超、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丁关根、薄一波、宋任穷等纷纷带头捐款。

“百万爱心行动”的余波未尽,1994年,“1(家)+1助学行动”再掀热潮。截至1997年底,希望工程共接受海内外捐款12.97亿元人民币,资助失学儿童184余万名,资助建设希望小学5256多所。

为了下个世纪的中国不再有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为了协助政府在本世纪末基本解决贫困地区人口温饱问题和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希望工程向贫困发起了最后的挑战:1997年5月—6月,“希望工程国内最后一轮劝募行动”在全国全面展开。

1998年,中国青基会又推出了1998希望工程志愿者劝募行动,倡导志愿者深入社会为希望工程劝募。

在迈向未来的征途中,我们即将看到,希望工程孜孜以求的目标即将实现,中华大地上将不再有因贫困而被迫辍学的孩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